
products
產品分類
更新時間:2025-11-24
瀏覽次數:36柯尼卡美能達UG-60S光澤度計是一款采用60度標準測量角度的便攜式光澤度測量儀器。該設備的設計符合ISO 2813、ASTM D523、JIS Z 8741等國際通用標準,用于對材料表面光澤度進行客觀量化評估。其測量原理基于光學反射特性,通過內置光源以60度角入射至被測表面,在對應反射角位置配置的光電探測器接收反射光通量,最終將光信號轉換為數字化的光澤度單位(GU)。
儀器采用60度測量角的設計使其適用于大多數常規材料的表面光澤度測量。該角度被國際標準確定為通用測量角度,能夠在大多數應用場景下提供可靠的測量結果。儀器結構緊湊,將光學系統、控制電路和顯示單元集成在手持式外殼內,便于現場快速測量。
測量系統參數:
測量角度:60度單角度配置
測量范圍:0-1000GU
測量光斑:約9×15mm(橢圓形)
測量精度:±1.0GU(在100GU處)
重復性:標準偏差≤0.5GU(在100GU處)
光學系統構成:
光源系統:長壽命LED光源
光學路徑:精密鏡片組構成60度入射反射光路
接收器:硅光電二極管檢測器
光學標準:符合CIE明視覺光譜響應要求
操作與顯示:
直接顯示測量結果和統計值
自動關機功能可延長電池使用時間
低電量提示功能
簡潔的按鍵操作界面
在涂料和涂裝行業,UG-60S可用于評估涂層表面的光澤度特性。從底漆到面漆的各個涂裝環節,通過定期測量可以監控涂層質量的一致性。在汽車修補漆領域,該儀器可以幫助調色師確認漆面光澤度與周圍區域的匹配程度,確保修補效果的自然過渡。
塑料制品制造業中,該儀器適用于注塑件、擠出制品等塑料產品的表面光澤度檢測。不同用途的塑料制品對表面光澤度有不同要求,例如電子設備外殼通常需要均勻的亞光表面,而某些裝飾件則需要較高的光澤度。通過量化測量可以確保產品符合設計要求。
在印刷和包裝行業,UG-60S能夠測量各類紙張、紙板及印刷品的光澤度。印刷品的光澤度直接影響視覺效果和產品檔次感,合理控制光澤度對提升產品價值具有意義。同時,在油墨研發過程中,該儀器也可用于評估不同配方油墨的成膜光澤特性。
家具和木制品行業同樣需要光澤度測量。從實木家具的表面涂飾到人造板的飾面膜,光澤度都是評價外觀質量的重要指標。使用UG-60S可以建立統一的外觀標準,確保不同批次產品保持一致的視覺效果。
正確的操作流程對獲得準確測量結果至關重要:
儀器準備階段:
開機預熱使光學系統穩定
使用標準校準板進行零點校準
檢查測量窗口清潔度
樣品測量條件:
被測表面應平整無明顯翹曲
表面清潔無灰塵、油污等污染物
環境溫度在儀器規定工作范圍內
避免在強磁場或強電場環境下使用
測量操作步驟:
將測量口平穩貼合樣品表面
施加適當壓力確保緊密接觸
觸發測量并保持儀器穩定
記錄讀數或使用統計功能
為確保儀器長期穩定運行,需要建立系統的維護計劃:
日常維護項目:
每次使用后清潔測量窗口
定期檢查外殼完整性
存放于配套保護箱中
周期性校準:
每日使用前用標準板檢查
每月進行系統性能驗證
每年由授權服務機構進行整體校準
標準板保養:
避免劃傷校準板工作面
使用專用清潔劑和擦拭布
按規定周期更換標準板
UG-60S作為單角度光澤度計,其設計重點在于操作的簡便性和測量的穩定性。60度角的通用性使其能夠滿足大多數常規應用需求,避免了多角度儀器在常規測量中的復雜性。儀器采用的光學系統經過優化,確保了測量數據的重復性和準確性。
在結構設計方面,儀器考慮了人機工程學要求,握持舒適且操作簡單。清晰的顯示屏和直觀的界面降低了使用門檻,即使非專業人員也能快速掌握基本操作。自動關機和低電量提示等實用功能提升了儀器的使用便利性。
在產品質量控制體系中,光澤度作為表征表面視覺效果的重要參數,其標準化測量對保證產品外觀一致性具有實際意義。UG-60S提供的量化數據可以消除人眼主觀判斷的差異,為生產過程中的質量監控提供客觀依據。
通過建立光澤度數據的長期記錄,企業可以分析工藝參數對產品外觀的影響規律,為工藝優化提供數據支持。在供應商管理和客戶驗收環節,統一的光澤度測量方法和標準也有助于減少質量爭議。
隨著制造業質量要求的不斷提升,光澤度測量技術也在持續發展。單角度光澤度計在滿足基本測量需求的同時,也存在一定的應用局限性。對于特殊表面結構材料或極的高/極低光澤度樣品,可能需要配合其他測量角度或方法進行綜合分析。
未來光澤度測量設備可能會在數據管理、無線傳輸和智能化分析方面進一步拓展,但基本原理和核心功能仍將保持穩定。使用者在選擇儀器時應根據自身產品特點和測量需求,確定最的適的合的儀器配置。
總結而言,柯尼卡美能達UG-60S單角度光澤度計作為基礎型光澤度測量設備,在多個行業的質量控制中發揮著實際作用。正確的操作方法、規范的維護流程和定期的校準檢查是確保測量數據準確可靠的必要條件。用戶應根據產品標準要求建立合理的測量規范,使儀器在質量保證體系中發揮應有的作用。